在ARTC試車場內究竟可以試什麼?
不少朋友得知小編任職於汽車媒體,最常聽到的就是:「好羨慕你的工作啊!可以開著各式新車體驗!」對於汽車媒體來說,試車的目的主要是替未來的車主認真檢視,以用車人的實際駕駛方式進行試車,像是起步加速如何,車體隔音如何,音響效果如何,空間表現如何,懸吊軟硬如何等,然後從中找出值得推薦處與不足處。
不過,有另外一種試車工作與試車方式就與汽車媒體截然不同,而是與汽車產業發展有關,以車廠開發一輛新車為例,在上市前要歷經各種很極端的氣候與測試條件,像是國外車廠會在高海拔地區、熱帶雨林、沙漠地區、北極圈等各種進行各項測試。或是在設備完善的試車場內模擬各種路況進行,而這樣的試車場多半設立在歐美日等汽車工業國家,早年飛羚101開發時就因為國內缺少場地,必須將車輛與零件送往半個地球距離的試車場進行各項測試,因此研發成本高,研發時程長,加上國內龐大的汽車零組件產業也需要進行可靠性測試與耐久性測試, ARTC試車中心因此誕生。
位於彰濱海埔新生地的ARTC占地129公頃,試車場地就擁有119公頃,擁有彎道傾斜角度38°、長達3.57公里、橢圓形的高速周回路;7種不同坡度的斜坡測試道;總長1公里、寬40公尺的綜合測試道;6種不同路面特性的煞車性能測試道;18種高低振幅特殊鋪面的振動噪音測試道、綜合耐久測試道,以及滑行測試道等等。
試車場每天24小時開放;平均每年營運超過320天,全年開放天數達全年天數88%以上,平均每年約5萬車次進出試車場使用!由此可看出ARTC試車場內相當忙碌!
那麼試車工作究竟忙些什麼?由於試車場具有各式各樣的跑道及路面設計來驗證車輛的性能,測試人員對車輛的表現總是有最真實與最直接的感受。以性能測試而言,通常表示車輛性能好壞的項目,包括有動力性能(加速、極速、爬坡、變速箱性能、駕駛平順性等);操控性能(車道變換、曲行、轉向反應、循跡性、直行性等);煞車性能(煞車距離、踏力行程、穩定性等);乘適性能(座椅振動、車體振動等);噪音(車內外噪音、風切音等);主/被動安全(ABS、ESP等)之類上百項數據,雖項目繁多,但測試時間短,很快就可以知道車輛性能的好壞。
另外,還有耐久測試,包含全車(車體結構、動力、轉向、煞車、門窗、座椅、車用電子等)耐久品質的加速耐久測試,也有針對動力系統的驅動耐久測試。相較於性能測試,耐久測試因測試時間長、行駛路面為不平整道路與操作程序複雜等因素,測試過程對於人車來講都不輕鬆。
舉例來說,當車廠決定要研發一輛由普通轎車衍生而來的跑房車時,底盤工程師就會根據車輛屬性,將懸吊系統換上較硬的彈簧與減震筒,輪胎會換上大尺碼輪圈與寬胎,基本上這輛車的性格應該就是操控性大於乘坐舒適性,那麼要如何確定操控性已經大於舒適性呢?這時就可在試車場內進行各項路試,進行懸吊調整工作,確認車輛操控性足以擔任跑房車,而不是調出一輛外型很「殺」,開起來很「船」的車款。
其他像是車身隔音材質能不能在各種路況下都能維持合理的靜肅性,在ARTC就有模擬的磚石路、粗粒柏油、細粒柏油、水泥路、仿破損道路、高速公路等路段讓車輛進行測試。其他像是高速煞停性能、上下陡坡性能、乾濕地煞車測試、行駛噪音測試、綜合性能測試、綜合耐久測試等,這些測試都可以在場內進行,當然,這樣的測試環境除了汽車製造廠可以運用外,二輪機車、汽車相關產業如輪胎廠商、避震器廠商也可將產品送來進行測試,確認產品的整體表現與耐久性。
原則一定要堅持!BMW表示不會推出M系列前驅車
研發催落去!Aston Martin透露正在開發全新中置跑車!
(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