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車事爆報
  • MobeeTV
  • 輪語專題
  • 趣聞與科技
    • 遊玩饗樂
  • 試駕報導
  • 愛車控8孔孔
  • 廣告合作
  • 車事爆報
  • MobeeTV
  • 輪語專題
  • 趣聞與科技
    • 遊玩饗樂
  • 試駕報導
  • 愛車控8孔孔
  • 廣告合作
  • 輪語專題
    Yang Yingxin 2018-12-13

    你知道嗎?全世界每年因車禍死亡的人口約135萬人

  • 焦點新聞趣聞與科技輪語專題
    黑侍樂讀 2017-12-05

    Microsoft出手!將與Ford共同創造出虛擬實境的GT觀賞體驗!

  • 編輯精選輪語專題
    管管 2017-11-14

    一個甜點主廚之死 酒駕真的害人不淺

  • 輪語專題
    三力 小猴 2017-11-09

    中古車商良莠不齊 請善用搜尋引擎

  • 輪語專題
    三力 小猴 2017-11-06

    幾手車真的該在意?女用車是否真的比較好?

  • 輪語專題
    三力 小猴 2017-11-03

    網購車輛釋疑 二手車為什麼要洗底盤?!

輪語專題
你知道嗎?全世界每年因車禍死亡的人口約135萬人
Yang Yingxin 發佈於 2018-12-13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發現,全球每年約有135萬人死於車禍。135萬人是什麼概念?大概是台北市一半的人口再多一些。而其中有1/4的死亡人口為機車騎士,非常令人驚訝吧! 該報告是世界衛生組織(WHO)關於道路安全最新的全球狀況報告。這份報告顯示了,5歲兒童到29歲年輕人在全世界的死亡原因主要是道路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數據上顯示,與富裕的已開發國家相比,低收入的未開發或開發中國家的交通事故死亡率大概高出三倍。非洲美10萬人中就有26.6人因車禍死致死,歐洲則是全世界最低,每10萬人約只有9.3人死於車禍,差距相當懸殊。美國、歐洲、西太平洋地區與2015年的報告相比,車禍致死率正逐年下降。 該研究也指出,行人及自行車約占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的26%,非洲及東地中海地區的死亡人數則異常的高,分別為44%以及36%。另一方面,機車騎士及後座或前座乘客死亡率則更為嚴重,佔了整體人數的28%。 這個現象不容忽視,更何況台灣2300萬的人口中,機動交通工具總和超過2100萬輛,機車數量更高達1370萬輛,交通事故層出不窮。道路安全問題不容再被忽視,先進的汽車安全科技配備不代表不會造成車禍事故,最重要的還是遵守交通規則、安全駕駛、防禦駕駛的觀念!   ▼同樣不能錯過的報導 預警式自動剎停系統到底重不重要?一張圖表告訴你! 後座不繫安全帶?前座乘客跟著危險!


閱讀全文»
0



焦點新聞 /趣聞與科技 /輪語專題
Microsoft出手!將與Ford共同創造出虛擬實境的GT觀賞體驗!
黑侍樂讀 發佈於 2017-12-05


位於美國洛杉磯的「彼得森汽車博物館(Petersen Automotive Museum)」將與Ford Performance和Microsoft共同合作,目的是替博物館的參觀者創造一項全新的體驗,讓這些人得以從獨特的角度窺視Ford GT,而新的「美國超級跑車(An American Supercar)」展覽將在洛杉磯車展上進行首次發表,之後則會移在博物館內成為特殊展點,並持續到2018年的秋季。 這項展覽納入了博物館的1967 GT40 Mark III和2017 GT(博物館本身即擁有三個世代的GT)、以及Microsoft的HoloLens技術,透過虛擬實境頭戴設備組,HoloLens可在車輛疊上全息影像,讓參觀者能仔細端詳這些超跑的任何內部構造與設計細節,透過這種融合虛擬和實境的體驗方式,他們還可以看到這兩部賽車參與過往賽事的歷史。 博物館的執行總監Terry L Karges說:「我們引人注目的全新HoloLens體驗將替博物館帶來全新亮點,而我們也準備要推出更多的互動性展示來加深故事呈現的能力,Microsoft的創新啟發了我們,讓我們想要用新的技術替參觀者呈現更多有關Ford的輝煌賽車歷史。」 最初的GT被稱作GT40,車體相當短小,車高更只有1016mm左右,這輛車是為了參加著名的利曼24小時耐力賽而生,而GT40也不負眾望地在1966年的第三次叩關時獲得優勝,成績十分亮眼,由當時的賽車手Bruce McLaren和Chris Amon領先,三輛GT40分別佔據了一、二、三名完賽,完全佔據頒獎台,在50年之後,一樣是利曼24小時耐力賽,重新設計的GT又於LMGTE Pro的組別再次拿下冠軍,完美承接前輩的大業! Ford Performance的全球行銷經理Henry Ford III說:「Ford GT不僅是賽車界的傳奇,還是我們工程師推展全新科技的行動實驗室,這些技術到最後都能用在其他的Ford車款上;彼得森博物館的『Microsoft HoloLens Ford GT』體驗是呈現這些故事的最佳方式,而我們的設計師也計畫要將虛擬實境技術融入,以便能更迅速地設計出更好看的車輛。」 ▼不能錯過的文章 《一起去》MITSUBISHI台北車展名模搶先看 氣墊車?飛行車?俄羅斯Yagalёt可能推出跳脫傳統的「車」!?


閱讀全文»
0



編輯精選 /輪語專題
一個甜點主廚之死 酒駕真的害人不淺
管管 發佈於 2017-11-14


14號凌晨在台中市發生了一起死亡車禍,死者是現任雅妃烘培坊的陳姓主廚,他遭一名酒駕闖紅燈的顏姓女子所駕駛的賓士高速撞上,當場死亡,其粉絲團由家屬在今日下午沉痛發文,表示烘焙坊即日起歇業,不再接單。 據悉顏姓女駕駛是第三次酒駕,即使有了前兩次的紀錄,但依舊故我,仍然酒後駕車,讓一個努力生活,並為了夢想打拼的糕點師父從此沒有了生命,或許是因為目前現有法規對於酒駕者之規範還太輕,導致酒駕行為還是時常發生,目前國發會「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上有許多關於酒駕的提案進行中,也希望對於酒駕相當反感的朋友,一同上網連署。 這不會是第一件,也不會是最後一件,讓我們彼此告誡身邊貪杯的朋友,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不要因為自己的方便,造成其它家庭永遠的遺憾,也希望政府相關部門能早日擬好對策,讓酒駕數量逐漸下降,維護其它用路人之安全。  


閱讀全文»
0



輪語專題
中古車商良莠不齊 請善用搜尋引擎
三力 小猴 發佈於 2017-11-09


◎本系列二手車注意事項話題主要用意是在於告知欲購買中古車之消費者留意風險,並未有針對特定店家之情事與設定,切勿多做聯想。 最近小猴跟一個客戶聊天,他提到親戚最近跟某間中古車商買車,但開不到一個月就壞了,重點是這部車還買了50幾萬,但開不到一個月卻花了好幾萬去維修,而該車商卻一毛錢也都不願保固。聰明的你一定要相信一件事情,這絕對不是這車商的單一個案!!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現在的「憂」質中古車商也很厲害,通常還會請專業的來操作網路行銷,例如進行SEO關鍵字排序、或利用各種高排序網站:如人力銀行徵才網頁,把網路負評擠出搜尋引擎網站第一頁,一不小心沒多做功課你就中招了!! 二手車商評價快速搜尋法: 首先你一定要會使用搜尋引擎,要用YAHOO或是谷歌都可以,最好就是多管齊下,這樣才能多點判斷,以免走冤枉路。透過搜尋引擎的演算法找出你要的資訊,搜尋以下關鍵字 「老王 PTT 」、「老王 mobile01」、「老王汽車 PTT」、「老王汽車 mobile01」、「老王車行 PTT」、「老王車行 mobile01」 而『老王』就是你要找的車商名字,不要傻傻的去搜尋老王好嗎?! 上面四組關鍵字,網路真實評價好壞可以找得差不多,千萬記住看好評的同時,更要看負評內容,要記住,一個店家的交易糾紛處理,往往才能反應出一個店家的底跟作風。 ─────── ◎二手車專業內容由DigiMobee與高雄三力汽車小猴合作  


閱讀全文»
0



輪語專題
幾手車真的該在意?女用車是否真的比較好?
三力 小猴 發佈於 2017-11-06


中古車業者通常在賣車前,看車的客人通常都會先問一個制式的問題:前車主為什麼要賣車?通常是聽不到標準答案的,而業務總可以編出N百種理由,例如: 『車主出國工作,用不到車才賣的!』、『車主賺錢換車(而且一定要是高級品牌),這台沒在開了,所以才賣車』、『這台是醫生娘的車,她換新車』、『這台是女老師的車,他換新車』、 『這台是醫生女兒的車,他給女兒換新車』,反正可以編出數百個版本,但通常好感度最高的會是?!沒錯,就是女生用過的車。 為什麼有些買主要“女用車”?不外乎就是怕這部車輛曾被惡操,但女用車真的是中古車選車標準?!其實一台車真的很少是『女用』、『男用』分別,如果真要分的話,至少應該是用『業務用』、『家庭用』來區分。 因此您該注重的是 1.里程數是否提供合約保證?家用車有跑高里程數的,業務車也有跑心情的,一切回到使用數據,但里程不代表車況,可是不爭的事實是高里程的確就是市場價格應下修。(也因此才會有黑心車行會調錶賺暴利) 2.購買中古車前,應實車看看內裝是否有過度磨損或異味(霉味,菸味,檳榔味...) 中古車商不是徵信社,大部分收購狀況都是見面三次以內完成交易,因為買賣車輛不是婚友社相親,沒有人會做身家調查啊!!所以回歸到車輛本質,是否撞過?是否待修?是否有認證?以上才是購買中古車的健康心態。 再來是幾手車的問題,一輛車過幾手,這是屬於監理站書面車籍異動,所以車輛過幾手,其實不太會是什麼問題,當然也不是說完全不重要,這其中要看的就是有沒有密集過戶/密集換車牌,如果車牌換好幾次就要小心了,因為有可能是計程車要掩蓋營業車牌,或是壓給錢莊的車來源複雜要多次換牌避事,或是問題車密集過戶洗資料之類的,也正因為監理站網站只能查最近兩次車牌,要確認二次之前的歷史換牌紀錄需臨櫃詢問。 ◎二手車專業內容由DigiMobee與高雄三力汽車小猴合作 關於中古車還有下面該注意的 二手車為什麼要洗底盤? 常見的二手車網拍陷阱


閱讀全文»
0



輪語專題
網購車輛釋疑 二手車為什麼要洗底盤?!
三力 小猴 發佈於 2017-11-03


◎該圖為網路搜尋之『洗底盤』照片,並非本文談論話題當事店家,切勿多做想像。 ◎本系列二手車注意事項話題主要用意是在於告知欲購買中古車之消費者留意風險,並未有針對特定店家之情事與設定,在該文發出後造成圖片擁有者『亮亮專業車体美容』之困擾,本站致上十二萬分歉意。 ◎經本站與亮亮專業者体美容負責人了解過後,文內提到之注意情事均未出現在該店,可安心推薦。 網路上有時會遇到店家會貼出車輛『底盤照』,但其實網路超過9成比例風評非常好的店家,包含原廠認證中古車,都是沒有在貼底盤照的。基本上以誠信可靠的中古車商來說,底盤有事故的車是絕對不會賣的。 底盤是車輛主體安全結構,一旦動工修復過,就算是好車商也不敢、更也不會賣給消費者,因此特別把絕對無傷但有行駛過且把特別清洗的底盤部位貼出來這動作變得很沒有實際意義,就像是考試的最低標不作弊一樣,沒有人會一直強調自己考試不作弊的,考試不作弊對好學生來講是基本的,整天念給老師聽做什麼? 有些車商會為銷售車輛洗底盤 為什麼要洗底盤? 可能是因為車輛發生嚴重漏油,且往底盤部位溢散,使得底盤賣相變很糟,或是工地車要清掉底盤黏著的沙土。洗過的底盤可以增加賣相,所以就算原本車子很糟,底盤一洗就看起來很新,照片放網路就是讚,底盤無漏油跟新的一樣,但是你叫店家保證無漏油敢不敢? 抱歉,大部分這樣做的店家不會真的去處理漏油,通常只是清洗,不會做出除根式的修復。 洗底盤有什麼壞處? 為了買賣目的,底盤用高壓水槍清洗過後,大部分會動用到化油清洗藥劑,但這對底盤金屬件非常傷,曾經有過經驗是中古車商放上網路的資訊表示該車一年車跑不到兩千公里,實際到現場看,底盤確實洗得跟新的一樣,但是軸承部位已經開始鏽蝕,很明顯用過藥劑洗過底盤,不然一年車跑不到兩千公里不會這樣。但直接在客戶面前點破同業技倆是大忌,也只得在這提醒要買車的人一定要注意。 如果對於作風有疑慮的車行就不要跟他們打交道最實在,暗黑技倆實在防不勝防啊!與其做一些大部份正規保養廠不會做的『全底盤過度清潔』,不如直接把已經不好的油封換新比較實際。 ◎二手車專業內容由DigiMobee與高雄三力汽車小猴合作    


閱讀全文»
0



輪語專題
常見二手車網拍陷阱 購買二手車不可不慎
三力 小猴 發佈於 2017-10-31


上網買二手車,已經是現在數位時代多數想購車的消費者的選擇,通常愛惜羽毛的店家,都不會做出惡意欺騙消費者的事情,但是有時候還是會碰到一開始就選錯了的網路賣家,當然一步錯步步都錯,網路上出現連最基本的價格都在呼嚨的店家,您還會相信他的承諾嗎? 一般常見例子,於8891、YAHOO拍賣等網路售車常見騙術手法: A.在網路張貼低於行情的價格,再把網路客騙到店裡強迫推銷,往往最後實際價格會高於市價,更糟一點的,拍賣的車子本身還有問題。 B.在網路張貼低於行情的價格,網路客到店裡後,才宣稱那台車已經賣掉,要消費者改買另一台車,通常使用的話術都是:網路那台是有撞過的比較便宜,而現場這台保證漂亮,不過這輛要多個15萬,您是否會開始懷疑,是不是真的有這部車呢? C.拍賣車輛年份虛報:例如網路上寫2010年出廠,合約上寫2010『年式』,交車拿到車籍資料才發現實際上是2009年『出廠』,在此特別要注意,在台灣中古車買賣估價都是以出廠年份為準,而車齡年份的價差,就是黑心業者獲利的來源。 D.假售車,真騙訂金:有消費者購買二手車還是會使用貸款方式,而貸款不過沒收訂金這招,其實是一開始的車價訂得很低,目的只是要騙人簽約貸款買車並付訂金,而在貸款過程極盡刁難,簡單講就是要人貸款不過而沒收其訂金。 E.假自售真車販:假裝是車主本人自售車輛,但其實是二手車店家,利用其說法獲取消費者信任。 F.甲車乙賣:看車簽約時是甲車,交車時變乙車,關於這部份,一定要審慎留意交車的每一個流程。 G.最後這個手法比較複雜一點,一樣是在網路張貼低於行情的價格,最後議定價格30萬,消費者在貸款30萬買車後,會欺騙效費者有一個『10萬零利率』優惠,而最後才發現這10萬元是不含在原本車價內,因此還買貴10萬。 最後提醒,如果在拍賣網站上看到一些遠低於正常價的不可思議低價,先不要見獵心喜,一定要仔細判定,多多查相關網站及價格,就可以略過很多陷阱,二手車販賣有「一車、一況、一價」的特性,所以行情相對會有一個約略上下6%左右的浮動,賣二手車要有一個觀念:「爛車再便宜都是貴,好車買在行情內就是划算」,千萬不要盲目追求低價,應該要尋找市場合理價格,高價車是貴在哪差別在哪?低價車是真的有這台車嗎?或是縱使真的較低價,但是否能接受車況! 小編建議大家可以先上SUM、SAVE、HOT或是各品牌原廠中古部門網站了解市場上的實際行情,二手車可以省下新車頭兩年的高折價,但這是建立在良好無欺騙的買賣基礎上。現在假設投資有兩筆獲利,一筆獲利是無風險的20萬元,而另一筆獲利是高風險的22萬元,相信有理智的人都會選擇第一筆無風險,但是在二手車買賣市場上,卻常出現選擇2的人,因為一開始蒐集資訊的方法就出現錯誤,導致在高風險區(店家)一直遊轉,沒有買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物件。實在是非常可惜。 最後提出一個二手車心法,先看車況(商品品質),再比較價格才不容易被騙! ◎二手車專業內容由DigiMobee與高雄三力汽車小猴合作 您或許還想看看這些文章>>> 好爸爸的壞壞車.... 真是讓人嚇到吃手手了!酷!


閱讀全文»
0



焦點新聞 /趣聞與科技 /車事爆報 /輪語專題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那些年,車廠曾出過的那些事……
黑侍樂讀 發佈於 2017-10-25


我們現今所生活的時代是一個深度全球化且各地緊密合作的環境,這催生了不少跨國公司,讓消費者得以享受來自全球且價格合宜的產品,然而,這也表示若生產環節有問題的話,影響範圍將十分廣泛。 像近期影響層面極廣且仍在持續發酵的神戶製鋼所一案就印證了這個說法,這不是汽車業界首見的重大醜聞,但恐怕也不會是最後一次,藉此機會,本文將與各位讀者一同回顧汽車歷史上著名的國際級和大規模的重大事件。   1.General Motors對Chrysler Airflow的文宣攻擊 Airflow是Chrysler在1934年推出的車款,當時就以相當先進的空氣力學與各式技術聞名車壇,大膽激進的流線式外型設計使Airflow在道路上鶴立雞群,但…General Motors對Chrysler能造出比他們更加先進的車款感到十分的憤怒。 General Motors在Saturday Evening Post雜誌上買下廣告版面,聲稱Chrysler剽竊了當時仍為最高機密的GM車款設計,而且可能會造成道路事故,但神奇的是這份設計從未公諸於世。 對此,Chrysler拍攝了一段相當驚人的新聞影片,內容包括了讓輪胎在高速下爆胎(展現Airflow先進穩定的懸吊系統)、請一位棒球投手對著車窗投擲速球(玻璃能承受且沒有出現裂痕)、進行翻車事故模擬(事後仍能駛離現場)、翻落34公尺高的山坡(仍能駛離且玻璃幾無破損),看到這裡,車子安全與否應該不用說明了吧! 在當時多數車款仍採用木製結構的時候,Airflow率先採用全鋼製結構,給了成員極為可靠的防護,儘管如此,但最後很令人意外的是,GM的文宣攻擊成功的使Airflow在1937年退出車壇。   2.美國車廠Tucker的舞弊醜聞 這間車廠想必大多數讀者都沒聽過吧!但在1948年左右,Tucker憑著大膽的風格、流線的設計、以及先進的安全配備風靡了全美車壇好些時候,這間車廠的創辦人Preston Tucker用籌資的方式來推出車款,他在全美強力放送廣告,讓民眾對這輛充滿未來感的車輛感興趣,同時到處露面以販售公司的股票與經銷商經營權等方式來募集資金以量產他設計的車款,不過,Tucker一開始的資金就已捉襟見肘了,所有籌集而來的資金只能勉強維持位於芝加哥的工廠運作。 Tucker 48當時配備了許多先進的安全配備,像是軟式儀表台、強化安全車體、防爆擋風玻璃、以及能隨著前輪轉動而變更照射角度的中央頭燈(這大概是最早的主動式頭燈了),不幸地是,這間公司一開始的商業行為就不斷地受到眾人的質疑,因此,為了填補資金缺口,Tucker開始販售額外配備給那些尚未交車的客戶,之後由於生產作業一再延遲,終於在1950年的時候,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對Tucker與董事會以舞弊的名義起訴,並強制關閉這間公司。 在Tucker關廠前僅生產了51輛車,該廠的高調作為使這起事件變成全國皆知的醜聞,然而到了今日,這些稀有且擁有華麗線條的車款卻變成了收藏家眼中難以遇見的瑰寶。   3.Chevrolet的引擎腳之災 在1969年,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接到一份報告,內容指出Chevrolet有一批瑕疵的引擎腳可能會導致災難性的連鎖反應,該局向General Motors求證時,他們回應已經接到「172則失效引擎腳的報告,其中造成63起事故與18名傷者」,但最令人震驚的是,GM和NHTSA沒採取任何行動也就算了,竟然還隱而不報,直到三年後大眾才得知真相。 1965-1969年的Chevrolet大型房車上配置有瑕疵的引擎腳,這些引擎腳可能會在高速下塌陷、使引擎的扭轉幅度增大,進而對節流閥體的連接機構施加壓力,最終產生無預警的加速(暴衝),這也會使車上的自排變速箱扭轉轉出原本的位置,使車輛無法排入停車檔(P檔),在調查期間,GM向NHTSA透露他們自1958年起就在旗下車款上使用同型的引擎腳。 會產生這樣的結果其實也不太讓人意外,因為1960年代汽車的排氣量與輸出功率都有著大幅度的增長,遠遠超過了引擎腳原本設計的承受力道,產生故障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之後大眾媒體開始注意到這個問題並做出報導,最後,GM終於在1971年12月5日宣布召回650萬輛車來解決這個問題。   4.Ford Pinto的燃油系統缺陷   Pinto是Ford在1971年發表的一部小型掀背車,目的是搶食當時美國逐漸被進口車佔據的入門車市場,Pinto在當時取得了不錯的戰果,總共售出了將近33萬輛,但…這款車有一項致命的缺陷,更讓人不敢置信的是,Ford一直都知道有這麼個問題。 若車尾受到撞擊時,油箱加油頸可能會斷開且插入油箱內,進而使燃油噴灑到車內並引起火災事故,美國雜誌Mother Jones在1977年的時候以一份報導披露,直指Ford在這輛車進入量產階段前就知道這項缺陷了,但卻因為解決的方法太過昂貴而放棄,完善燃油系統的安全性會增加每輛車$11塊美元的成本,而增加讓油箱免於破裂的防護墊更僅需$1塊美元。 後來,一份備忘錄流出給大眾媒體,內容統計了1973年起預計每年會有多少人死於此缺陷、以及公司每件官司的預期花費,這份備忘錄表示該廠為何決定放棄修復此問題,因為修復的代價比較昂貴,到了1978年時,大眾批評的聲浪愈來愈大,使Ford勉強同意召回150萬輛Pinto(與同型姊妹車款Mercury Bobcat),將燃油系統修改成較安全的型式。 據統計,約有900人是因為這項缺陷而身亡的,後來Ford因為這些民事訴訟賠上近百萬美元的代價,事件證明了他們當初的成本考量分析完全錯誤,Pinto的醜聞也對該廠在1980年代的財務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5.Ford的瑕疵變速箱 才剛支付百萬美元給因Pinto缺陷而傷亡的受害者,Ford馬上又在1980年面臨另一項慘重的召回事件,在為期三年的調查完畢之後,NHTSA宣布他們發現Ford在1966到1980年間所製造的自排變速箱含有重大缺陷,可能會使排檔從停車檔(P檔)跳脫到倒車檔(R檔),進而產生無預警的車輛滑動。 在美國雜誌Mother Jones和報紙Detroit Free Press的披露之後,大眾知道了Ford其實在1972年就知曉了這項缺陷,但卻因為修改設計會造成每部車輛的成本上升$0.03美元,因此拒絕修正,但是,Ford悄悄地支付了約$2000萬美元給那些受害者與其家屬,以作為封口費用。 這項缺陷造成了777起事故之後(其中包括了259名傷者與23名死者),NHTSA被迫要主導將近2300萬輛車的召回行動,但這項舉動很可能會使得當時的Ford破產,到了1981年,該廠主管向雷根政府有關當局承認了公司財務困窘,希望求得可行的方案,因此,最終的方案是Ford寄出2300萬張貼紙給受影響的車主,並告訴他們要貼在儀表板上,貼紙提醒這些車主在熄火前「謹慎確認排檔桿確實地排入停車檔內,並且完整地拉起手煞車。」 Ford在這次事件中可謂相當幸運,否則的話這將會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召回維修行動,儘管如此,這件醜聞仍然造成了該廠相當的損失,截至1984年為止,官方報告指稱因為變速箱滑動造成的死亡人數已上升到77名。   6.Audi爆衝疑雲 雖然現今的Audi是豪華品牌的翹楚,但在80年代晚期的時候這間德國車廠卻飽受醜聞的打擊,甚至差點被美國市場逐出門外!主角車款是Audi 5000,在1982年發表的這輛運動系四門房車是幫助Audi建立豪華品牌形象的關鍵之一。 不幸地是,在1986年11月23日的時候該廠的形象受到嚴重打擊,在美國電視網CBS的節目《60 Minutes》裡披露了5000令人震驚的一個問題:受訪問的車主聲稱他們的愛車有暴衝的現象,為了驗證這項問題,節目攝錄了一段短片,內容是一部無人駕駛的5000居然無預警地自己前進!?不過,觀眾不曉得的是,這輛車其實被電視台的工作人員動了手腳,他們在排檔桿上設置機構強迫車輛入檔。 然而,Audi沒有對這起事件作出澄清,僅僅冷淡地堅持所有的事故都是因為人為疏失,而且還播送了一則讓人不爽的廣告,內容列出了一些有關汽車的問題,然後列出:「如果你能通過這項測驗…那你就能夠駕駛Audi」的訊息,不過,最後證實Audi真的沒有錯誤,因為在美國、加拿大、與日本都進行了檢查測試,都得出了相同的結論:「由於駕駛人不熟悉Audi緊密設置的油門與煞車踏板(連腳部空間都很小),導致他們產生了煞車失靈的錯覺(因為踩下煞車的同時也踩了油門)」,雖然獲得了平反,但形象的傷害已經造成。 由60 Minutes所掀起的這場慌亂,讓Audi在美國的形象嚴重受創,原本在1985年之前還能售出超過75,000輛車,但到了1991年的時候卻僅剩12,000輛,Audi在這之後花了近20年才使美國市場銷售量回復到1986年前的水準,這起事件也以最駭人聽聞且誤導最嚴重的事件寫入近代媒體史。   7.Ford和Firestone的翻車事故醜聞 時間來到了1990年,Ford發表了全新的休旅車款─Explorer,當時SUV佔了全美車市的7%,到了1999年更成長到將近20%,而且仍在持續增長中,Ford和Firestone輪胎的翻車醜聞事件並沒有停止這股趨勢,但這的確引起國際上的恐慌,使大家開始研究車高較高的卡車是否真的有易於翻車的傾向。 Explorer在1990年的出世就是要取代翻車傾向更明顯的Bronco II,且接下來的十年裡更成為最暢銷的車款之一,至於輪胎供應商,Ford選擇與Firestone合作,這間輪胎廠是Ford在過去100年裡最喜歡也是合作最久的廠商,看起來感情很好,但是當NHTSA向Ford和Firestone調查高頻率的爆胎導致翻車事件的時候,Ford和Firestone卻互相責怪對方。 他們要面對的是全球將近100名的死亡人數,Firestone一開始召回了650萬條輪胎,該廠認為是高溫、胎壓過低、以及Explorer的重心與操控特性導致事故,Ford在訴訟之後幾個月也額外召回了1300萬條輪胎,當時該廠的執行長Jaques Nasser聲明:「簡言之,我們對於這些輪胎的性能在未來是否能確保客戶安全並沒有足夠的信心。」 後來在國會聽證會上兩間公司的主管互相指責對方的不是之後,Firestone和Ford便於2002年分道揚鑣了,至於究竟是哪間公司的問題較多,也沒有人再認真追究了,因為兩間公司都已為訴訟付出了上百萬美元的代價。   8.Toyota暴衝疑雲 2012年,在Toyota與Lexus不斷否認旗下車款暴衝現象幾年之後,Toyota同意支付美國政府高達$12億美元來獲得緩起訴,這是歷史上單一車廠的最高罰金紀錄,而這起事件與其他類似事件差不多,Toyota起先是責怪駕駛個人因素,然後又指稱是地墊卡住使油門踏板無法回彈所致,而根據新聞媒體The Washington Post的報導指出,這間車廠所藏匿的文件中顯示了油門踏板機構有瑕疵。 整起事件的引爆點是在2009年,有關當局釋出了一份錄音檔,一輛由加州公路警察Mark Saylor所駕駛的Lexus突然無預警地加速,在撞擊前的車速甚至達到了201 km/h,最後造成車上四名乘客不幸喪生,事件過後三年,Toyota承認他們誤導大眾,並在全球召回930萬輛車。   9.Takata瑕疵氣囊風暴 雖然前述的召回醜聞事件影響了上百萬輛車,但這些總和都還比不上著名的「Takata(高田)氣囊召回事件」,共波及了10間全球主要車廠、且影響了至少1700萬輛車,在2000到2008年之間,日本氣囊製造商Takata所生產的氣囊可能會被濕氣所影響性能、並且在部屬的時候產生過大的爆炸力道,這股力道可能使氣囊的金屬外殼破裂,進而讓致命的碎片和化學物在車內飛散,產生重大傷亡。 在美國報紙New York Times的報導中披露,Takata早在2004年就以知曉這則潛在的瑕疵,但卻沒有向NHTSA報告這則發現,因此,美國政府要求Takata合作參與聯邦調查,若不從的話將施以每日14,000美元的罰款。 受影響的10間車廠當然忙著彌補這場爛帳,據估計,全球至少有多達3000萬輛車可能配置了危險的瑕疵氣囊,這則醜聞的影響可能會長達數十年,影響範圍廣泛,若你十分擔心的話,網路上有不少資源可以讓你查詢你的愛車是否配置了這些瑕疵氣囊,若查證屬實,建議盡快聯絡保養廠進行更換。   10.GM企圖掩蓋的瑕疵啟動開關 Cobalt是美國車廠Chevrolet旗下的一款小型車,這輛車原本應該會平和地沉沒在歷史的洪流之中,但不知怎地,它竟然能與Ford Pinto並列汽車史上最危險的車款之一!2007年時,Chevrolet召回了98,000輛車,因為這些Cobalt可能無法通過聯邦安全法規的規範,之後在2010年,故障的動力轉向系統又使該廠進行另一次的召回,影響約130萬輛車,但這些都還不足以讓Cobalt名列最危險車款的競爭者行列中,真正讓這輛車惡名昭彰的是具瑕疵的啟動開關,這些開關可能會使車輛在行駛中突然熄火、解除像是安全氣囊和ABS等重要的安全系統、最終導致重大事故。 與大多數的重大醜聞案件相似,GM早在2004年就得知了這個零件可能有瑕疵,但卻發現修正的成本太高,在2006年他們嘗試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式卻是以更新零件編號的方式來粉飾太平,在經過9年時間與13名不幸喪生者之後,GM終於決定召回260萬輛Cobalt以及姊妹車款Pontiac G5。 故事到這裡還沒結束,等著GM的是$100億美元的民事訴訟,可能會嚴重癱瘓車廠運作,後來GM律師主張這些有重大瑕疵的車款都是由「舊General Motors」所生產的,這間公司已在2009年破產,因此重新成立的新公司不需要對前朝遺毒負責任,很顯然地,GM企圖蒙混過去,官方後來宣布因為瑕疵啟動開關造成了死亡人數已上升到90人,汽車史也將對此記上一筆。   11.Hyundai和Kia的油耗門事件 在2012年,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發現Hyundai與Kia浮報旗下車款的燃油效率,車款多達13款,這些車款公布的油耗數據使消費者誤信他們的車款比競品更加省油,進而讓增加銷售量,經過EPA、美國司法部、與加州空氣資源局的調查之後認定確有不實行為,這不僅欺騙了消費者,讓他們以為自己買到省油的車款,更欺騙美國政府,因為這能讓該集團領取美國「清潔空氣法案(Clean Air Act)」所給予的補助,最終,Hyundai和Kia需要支付消費者約3.95億美元的代價,以作為多餘油耗消耗與不便的補償,政府方面則對Hyundai開罰$1億美元,這是清潔空氣法案最重的罰金數目,先前所領取約$2億美元的補助也都必須繳還,此外,很顯然聯邦政府不信任兩間車廠未來自行公布的油耗數據,因此為了避免這兩間車廠未來再次從事作弊行為,另外再開罰$5,000萬美元。   12.Volkswagen的柴油門事件 2015年9月17日,Volkswagen還是全球最大的車廠,且仍在享受於美國車市的高成長率,但到了9月18日的時候,一切都變了調,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指控這間德國車廠違反了美國的清潔空氣法案,Volkswagen的柴油車款一直以來都以高性能、環保、且比對手更具效率而聞名,不過政府發現這間車廠在車款上使用一種特殊軟體來在排放汙染測試時做出漂亮的結果,然後在一般行駛時又恢復正常模式,因此實際測量下來,Volkswagen的柴油車所排出汙染物其實比競爭車款更多,一時之間,這些車款都被下令禁止銷售,無法售出的新車只好塞在各經銷商的停車場內,數百萬憤怒的消費者呼喊著真相與賠償,Volkswagen在美國的銷售量應聲急遽下滑,根據最新的統計顯示,光是美國的部分就需要支付$147億美元的代價、加拿大也有約$21億加幣的罰款,Volkswagen對這起事件付出相當慘重的代價,並且賠上了商譽。   13.Mitsubishi油耗造假風波 2016年4月,Mitsubishi爆發了油耗測試造假的醜聞,起因是該廠的共同夥伴Nissan發現合作開發的車款油耗竟然比宣稱的數據還要差,因此要求調查,隨後發現測試的車款在胎壓、空氣阻力等數據都被修改過,日本Asahi(朝日新聞)更披露表示Mitsubishi誇大部分車款的油耗超過15%,該廠坦承是公司內部的主管指示,因此篡改車款的油耗測試結果,這引起了一陣驚慌,消費者開始懷疑這些造假是否擴及到日本海外其他市場的Mitsubishi車款,最後,該廠正式報告說有62.5萬輛車款的油耗數據被修改灌水,然而,日本政府並未對其做進一步的懲處。   14.Nissan新車安全檢查造假醜聞 2017年9月底,Nissan爆發醜聞,內容是該公司自2014年起開始讓未被正式認定的「輔助檢查員」施行新車出廠的最終安全檢查工作,不僅讓未擁有正式資格的檢查員從事檢查工作,還讓他們以擁有正式資格同事的印章來製作完成相關文件,事件範圍遍及Nissan在日本國內的所有六座工廠,由於這些工廠不只生產Nissan的旗下車款、也替一些車廠從事代工生產工作,因此可能影響的車款大約116萬輛,這些車輛不僅安全性有疑慮,未讓專業檢查員進行檢查的行為也違反了日本的「道路運送車輛法」規定,另外還有假文件隨之而來的偽造文書問題,而Nissan也已經在10月6日向日本國土交通省申請召回維修,至於開罰和糾正行為,則待日本政府調查完畢後才會公布。   15.神戶製鋼所製品強度造假 2017是車壇的多事之年,確切點該說是日本車壇,這次的主角是日本第三大鋼鐵製造廠「神戶製鋼所(Kobe Steel)」,該廠坦承在10年前開始篡改未達客戶要求的鋁與銅製品的強度數據。由於神戶製鋼所的產品被全球許多公司所使用,遍及各大車廠與許多車款,影響的車廠包括了Toyota、Mazda、Subaru、Lexus、Honda、Nissan等,甚至Ford和GM也在調查此事,而一些鐵路、飛機、甚至是火箭上的組件都看得到這間工廠的Logo。 由於偽造的數據主要是強度相關,因此各界對於這些產品的耐受性產生了相當大的疑慮,除了懷疑性能之外,最重要的是可能影響車輛安全性,若產品的性能危及到必須要召回更換,那神戶製鋼所需付出的成本與代價將極為巨大。神戶製鋼所造假之所以為人震驚的的緣故不僅只是廣泛的影響範圍而已,該公司能偽造數據長達10年之久也令人不敢置信,而這起事件也可能重創日本長久建立起來的高品質商譽與印象。 平心而論,儘管每當有車廠出狀況外界不免會特別以放大鏡檢視,畢竟是價格不菲又攸關人們性命的產品。但在此必須要說的是,或許基於銷量、降低成本等緣故導致幾項事件的發生,可汽車畢竟屬於高端科技結晶的產品,許多的細節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縱然出了狀況卻也不能因此埋沒許多工程師在背後的苦心,若沒有這麼多車廠為大家服務,也很難看到路上有這麼多堪稱藝術與科技結合的作品。然而相信一連串的歷史事件是在謹惕人們與廠家要更細緻地去檢視各個環節,這也就是為什麼汽車工業對人類來說具備指標性,因為能從錯誤中學習,才能讓世界變得更為美麗。 ▼不能錯過的文章 不要搶,一缸一顆!每汽缸皆獨立配置渦輪的大膽設計概念! 難敵進口車……最後的Holden駛出澳洲工廠象徵69年生產歷史完結!


閱讀全文»
0



愛車控8孔孔 /焦點新聞 /編輯精選 /輪語專題
在ARTC試車場內究竟可以試什麼?
孔 祥寧 發佈於 2017-10-23


不少朋友得知小編任職於汽車媒體,最常聽到的就是:「好羨慕你的工作啊!可以開著各式新車體驗!」對於汽車媒體來說,試車的目的主要是替未來的車主認真檢視,以用車人的實際駕駛方式進行試車,像是起步加速如何,車體隔音如何,音響效果如何,空間表現如何,懸吊軟硬如何等,然後從中找出值得推薦處與不足處。 不過,有另外一種試車工作與試車方式就與汽車媒體截然不同,而是與汽車產業發展有關,以車廠開發一輛新車為例,在上市前要歷經各種很極端的氣候與測試條件,像是國外車廠會在高海拔地區、熱帶雨林、沙漠地區、北極圈等各種進行各項測試。或是在設備完善的試車場內模擬各種路況進行,而這樣的試車場多半設立在歐美日等汽車工業國家,早年飛羚101開發時就因為國內缺少場地,必須將車輛與零件送往半個地球距離的試車場進行各項測試,因此研發成本高,研發時程長,加上國內龐大的汽車零組件產業也需要進行可靠性測試與耐久性測試, ARTC試車中心因此誕生。 位於彰濱海埔新生地的ARTC占地129公頃,試車場地就擁有119公頃,擁有彎道傾斜角度38°、長達3.57公里、橢圓形的高速周回路;7種不同坡度的斜坡測試道;總長1公里、寬40公尺的綜合測試道;6種不同路面特性的煞車性能測試道;18種高低振幅特殊鋪面的振動噪音測試道、綜合耐久測試道,以及滑行測試道等等。 試車場每天24小時開放;平均每年營運超過320天,全年開放天數達全年天數88%以上,平均每年約5萬車次進出試車場使用!由此可看出ARTC試車場內相當忙碌! 那麼試車工作究竟忙些什麼?由於試車場具有各式各樣的跑道及路面設計來驗證車輛的性能,測試人員對車輛的表現總是有最真實與最直接的感受。以性能測試而言,通常表示車輛性能好壞的項目,包括有動力性能(加速、極速、爬坡、變速箱性能、駕駛平順性等);操控性能(車道變換、曲行、轉向反應、循跡性、直行性等);煞車性能(煞車距離、踏力行程、穩定性等);乘適性能(座椅振動、車體振動等);噪音(車內外噪音、風切音等);主/被動安全(ABS、ESP等)之類上百項數據,雖項目繁多,但測試時間短,很快就可以知道車輛性能的好壞。 另外,還有耐久測試,包含全車(車體結構、動力、轉向、煞車、門窗、座椅、車用電子等)耐久品質的加速耐久測試,也有針對動力系統的驅動耐久測試。相較於性能測試,耐久測試因測試時間長、行駛路面為不平整道路與操作程序複雜等因素,測試過程對於人車來講都不輕鬆。 舉例來說,當車廠決定要研發一輛由普通轎車衍生而來的跑房車時,底盤工程師就會根據車輛屬性,將懸吊系統換上較硬的彈簧與減震筒,輪胎會換上大尺碼輪圈與寬胎,基本上這輛車的性格應該就是操控性大於乘坐舒適性,那麼要如何確定操控性已經大於舒適性呢?這時就可在試車場內進行各項路試,進行懸吊調整工作,確認車輛操控性足以擔任跑房車,而不是調出一輛外型很「殺」,開起來很「船」的車款。 其他像是車身隔音材質能不能在各種路況下都能維持合理的靜肅性,在ARTC就有模擬的磚石路、粗粒柏油、細粒柏油、水泥路、仿破損道路、高速公路等路段讓車輛進行測試。其他像是高速煞停性能、上下陡坡性能、乾濕地煞車測試、行駛噪音測試、綜合性能測試、綜合耐久測試等,這些測試都可以在場內進行,當然,這樣的測試環境除了汽車製造廠可以運用外,二輪機車、汽車相關產業如輪胎廠商、避震器廠商也可將產品送來進行測試,確認產品的整體表現與耐久性。 原則一定要堅持!BMW表示不會推出M系列前驅車 研發催落去!Aston Martin透露正在開發全新中置跑車!


閱讀全文»
0



愛車控8孔孔 /車事爆報 /輪語專題
女用中古車?車況一定好?
孔 祥寧 發佈於 2017-09-18


近日小編朋友騎車被撞,終於決定買輛中古小車代步求個安全,由於毫無頭緒,買了些中古車雜誌並瀏覽中古車網站來做功課,友人問了幾個問題,為什麼很多車行或車主自售會強調女性用車、教授用車、老師用車、醫師用車? 相信這也是很多打算購買中古車的網友常遇到的問題,小編認為這些都是銷售話術,一般來說大眾對於所謂女性、老師、教授、醫師自然而然會產生保守、專業、穩重的印象,感覺他們開車應該不會「很殺」,相對車輛各部機件耗損的程度就比較小,比較不會買到大撞過的事故車,車況好,中古價格就會比同型車好一點,所以中古車行或車主自售都喜歡強調這輛車是XX用車。 不過呢,小編還是建議不要看到這些文字敘述就主觀認定這輛車的車況一定好,以小編多年觀察心得,女性用車與車況好不該產生連結。曾經有位女性買新車開了三萬公里都不知道要回廠換機油,結果是機油已經乾到像柏油的狀態才知道原來車子要換機油。也有女性車主路邊停車時,為了停進路邊車位,前進後退將近十幾趟才順利停入,方向盤最左轉至最右,再由最右轉至最左也十幾趟,站在路邊都能聽到動力輔助機柱已經吱吱叫的聲音,時日一長方向機柱機件肯定受暗傷。 又或者行車環境幾乎都在市區,走走停停的路況讓引擎跟變速箱幾乎都在低速運轉,女性也很少會主動添加汽油清淨劑去消除引擎內部積碳,長期下來引擎運轉越來越鈍,想將轉速拉上3000rpm都很吃力,也有不少女性駕駛經常引擎長期怠速,開著冷氣在車內等人…即便賣車時總里程數很低,但引擎運轉的噪音、震動其實不見得比經常行駛高速公路、里程數較高的引擎好,這些都只是所謂女性用車常見的案例。 還覺得看到中古車寫著「女性用車」、「醫師用車」等字樣就一定是車況較好的中古車嗎?建議實際去看車,並要求試車,看看方向機柱是否有異音,引轉運轉是否順暢,再決定該不該購入,當然,買中古車要注意的地方非常多,本文單純以女性用車的迷思探討這個常見話術。


閱讀全文»
0





載入更多
  • - Advertisement -
  • Popular Posts

    • 1
      OPEL COMBO 七人座旗艦版正式抵台 開創德系 MPV 新格局
    • 2
      FIA 世界耐力錦標賽 Porsche 963 與 911 GT3 R 蓄勢待發劍指(WEC)第四回合:利曼站
    • 3
      方程式之心,賽道之魂 純正公路賽車Dallara Stradale 正式在臺亮相
    • 4
      The all-new Tiguan實力了德 全面進化1.5L 48V輕油電與超強悍2.0L動力雙登場
    • 5
      FIA 世界耐力錦標賽(WEC)第四回合:利曼站 Porsche Penske Motorsport 車隊順利完成賽前測試
  • Facebook Pagelike Widget


  • DigiMobee is the place for car enthusiasts and people who love tech and gadgets
    DigiMobee!最新最有趣的汽車與科技新聞都在這裡。
  • Instagram

    The all-new Tiguan 配備大升級

HD Matrix高階矩陣式LED頭燈組
依據駕駛環境與行車狀況自動切換多種照明模式

中央數位控制旋鈕,透過按壓、旋轉、滑動即可快速切換駕駛模式、氛圍模式與音量
Discover Pro Max15吋觸控式多媒體資訊系統
第四代MIB繁體中文模組化系統與專屬中文智慧語音助理

IQ.DRIVE智能駕駛輔助系統
Travel Assist 2.0道路虛擬實境顯示、Park Assist Plus進階自動停車輔助系統、Exit Warning離車安全警示、Front Assist 自行車監控系統與HUD投影式抬頭顯示器

1.5L直列四汽缸eTSI汽油渦輪增壓系統加48V輕油電動力,節能與順暢起步兼具

2.0L直列四汽缸TSI汽油渦輪增壓引擎
搭配4MOTION Active Control主動式智慧型四輪驅動系統,DCC Pro進階主動式底盤控制系統

The all-newTiguan  4車型售價 :

280 eTSI Elegance  1,398,000元

280 eTSI Elegance Premium  1,498,000元

330 TSI Elegance Premium   1,698,000元

430 TSI R-Line Performance   1,988,000元
    The new EV6進化三大產品DNA Green Power  超 The new EV6進化三大產品DNA
Green Power  超效綠能
Smart Tech     智能天賦
Cutting Edge  前瞻設計

Light標準版  166.9萬
Air 增程版      197.9萬
GT-line增程版  208.9萬
    台中馬丁新車發表會! 先看一下 等待 台中馬丁新車發表會!
先看一下
等待發表
    2025/04/14 米其林新胎發表會 MICHELIN PRIM 2025/04/14 米其林新胎發表會

MICHELIN PRIMACY 5
MICHELIN X MILTI ENERGY tm 2
記者發佈會

搶先看會場喔🥴
    SUZUKI SWIFT 20th ANNIVERSARY 自2005年第1代上 SUZUKI SWIFT 20th ANNIVERSARY
自2005年第1代上市至今共推出4代
你最喜歡那一代?
    Lamborghini 史上首臺 V8混合動力超跑 Teme Lamborghini 史上首臺
V8混合動力超跑 Temerario 抵臺亮相😎

#Lamborghini #V8 #Temerario
    HONDA Aoyama Plaza HONDA Aoyama Plaza
    老闆:我有2台很像的跑車SUV,1台超貴 老闆:我有2台很像的跑車SUV,1台超貴1台不貴,您自己選~
    上次Japan Mobility Show沒看到的開門秀 上次Japan Mobility Show沒看到的開門秀
    載入更多... 在 Instagram 上追蹤
  • 這個月最多人看的U文

    • 儀錶板亮燈不要慌 先弄清楚是什麼狀況?(558)
    • 「引擎故障燈」亮了肯定大失血?10個較省荷包的品牌!(281)
    • 新車該不該用車罩?老司機告訴你!(239)
    • 踢出個未來!Nissan Kicks最快明年導入台灣!(197)
    • 車罩如何用?用對方式才能保護愛車!(155)
    • 迷你+復古版Honda Monkey與Super Cub機車將進軍美國!(123)
    • 影/手排BMW M2換錯檔!引擎就這樣掛了…(116)
  • Facebook Pagelike Widget

  • 車事爆報
  • MobeeTV
  • 輪語專題
  • 趣聞與科技
  • 試駕報導
  • 愛車控8孔孔
  • 遊玩饗樂
  • 廣告合作
© Copyright 2017 豐晁多媒體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ress enter/return to begin your search